你好,我是多多益善的總編輯莎拉(靜倫)。

當你看到這封信,你想必是多多的捐款人,或是(每年繳會費的)臺灣公民對話協會會員。雖然多多有幸擁有各種形式的支持,但金錢的付出畢竟對應的是更直接的財務使用,我們因此決定從今年開始,針對捐款人/會員提供每季一期的限定報。

限定報的內容,主要想和大家報告多多如何珍惜每一分心意,特別是資源的開發和使用,因為有限的資源總意謂著困難的選擇和價值取捨,以及尋找合作夥伴的種種考量。

它不會是一封募款信(我們感激你已經是捐款人),也不是日常的文章推薦(這會出現在我們每月底推出、人人都可訂閱的免費電子報裡)。相反的,我們試著說明的是,你的捐款如何推進了改變。期望彼此都能細水長流的、在這條荊棘路上相伴前行。

*我們將限定報寄給定期定額捐款人,和今年度曾捐過多多的單筆捐款人,每季發送一次。如果它對你來說有些叨擾,最後面也可以取消訂閱喔!

本期主題

從 4 月 14 日第一篇募資貼文上線以來,我常看著捐款人名單萬般感動(已經變成我每天起床收信的動力)。在這些熱情的支持下,3個月來我們增加了 127 筆捐款,其中有 78 筆是新加入的定期定額捐款人。我們的募資目標是 1000 位定期支持者,目前達標 22%(211 人)。

雖然看來挑戰艱鉅,但現金流到今年底大致還可支應。靠著去年申請的青創貸款和親友支借,夥伴們今年還是可以一起過聖誕節。

如今啟動的募資,主要在為明年想辦法。長達3年的低薪已是消磨工作熱情的極限,明年務必讓大家都有合理的薪資,是今年最重要的任務。

為了達到這個任務,我在資源開發這件事面臨許多掙扎。這也是 Q2 這期限定報想談的主題── 關於開源與節流的選擇。

開什麼源?

今年4月精神衛生修法,在各大媒體上都看不到深度的公益視角。修法對許多承接心口司和社家署服務案的民間團體影響甚鉅,攸關 10 萬精障家庭與實務現場的資源框架。

當時面臨的最大衝突是,我到底該放下手邊的事去追蹤修法動態,還是應該把手上即將截止的某個資金申請案處理完。

這個掙扎後來被夥伴分擔承接了(這就是我們 Q1 限定報在談的,擴大團隊的意義),但類似的問題後來不斷發生。

例如,這幾個月我正在進行整整訪了一年半、終於可以陸續整理刊出的大專題「帶病生活」,但每當我要開始寫稿時,就會出現新的提案機會或合作可能。

這是令人開心的事,但每一個提案和會議都衍生出各種工作,例如團隊內部的討論、資料收集、數據整理、簡報製作、人力調動等。再加上日常組織管理和內容把關,我幾乎所有的專題都只能放在假日加班寫。

寫稿是我真正想做的事,資源開發是我該做的事,兼顧2者則是必要的事。因為除了提案,還是有很多捐款人是因為專題和內容──我們的本業──才加入支持的,這些小額捐款和大額贊助對我們來說同等重要。

既然開源的能量有限,於是我想著還能怎麼用力節流。

結什麼流?

在團隊會議共識下,我們首先砍掉了假日社群操作的一半業務,再縮減將近一半的廣告費,然後把每週出刊的「善週報」(公益界 10 大要聞整理)改成「雙週」報

接著我們研議砍掉一個國際公益新知專欄「全球動態」,這個專欄2年多來每月整理 10 個重要的國際公益趨勢,希望成為臺灣公益界的世界觀景窗。

換算這個專欄的稿費、編輯和社群人力,每月相當於花掉 5000 元,卻因為它的知識性質(而非新聞性)長期流量見底。

然而,仍有夥伴認為「公益新知累積」是多多重要的3大定位之一(另2個是「深度報導」和「經驗者發聲」),畢竟我們不像大多數媒體靠廣告商生存,流量只是我們自我成長的重要指標,而不是唯一的成效指標。

最後我們在6月的會議中達成共識,決定再試2個月。這2個月,我們將會用全新的方法操作它,並且在8月底時觀察它的各項數據和反應,再評估它的必要性。

夥伴們甚至自主創立了一個群組叫做「全球動態 CPR 大作戰」,在其中討論各種社群操作的測試結果,希望最終能在成本、執行方式和價值選擇間找到答案。

我非常開心整個團隊能一起想辦法,對於承擔資源壓力的我來說實在是強而有力的後盾。但即使如此,我每天還是在動各種腦筋想要省錢,幾乎有點走火入魔。

省得了事,省不了人

今年,多多接了國家人權委員會的 CRPD(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推廣計畫,其中一個產出是要跟使用輪椅的 27 歲 youtuber 椅人(chairman)合作一支影片。

我們和椅人後來討論出的企畫其實很有趣,是要邀請另一位 KOL、社工系大三的輪椅女孩雪莉,一起去臺中麗寶樂園一日遊。
剛開始我覺得這既然是委託 youtuber 獨立製作的影片,那我們經過事前充分確認企畫和腳本後,理應讓椅人自己去拍攝完成,畢竟他過去的影片也都是這樣自己完成的,所以我的預算裡完全沒有編列多多工作人員的隨行費用。

但執行企畫的夥伴俞茹不放心,出於 PM 的責任感,她堅持要跟著去臺中。

對我來說,既然多多要帶著工作角色出現在2個 youtuber 和攝影師面前,要負的責任忽然變得很多,不適合讓她獨自前往,但我又不想再花一個人力費用。

這件事拖延許久、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定論,直到最後一刻,我才咬牙徵求另一個夥伴隨行。2個工作人員的交通差旅、遊樂園門票和人力時薪等費用,總計將近 7000 元。

事後證明,俞茹的堅持避免了很多讓人後怕的風險。例如,車禍受傷的椅人雙腿雖然沒有知覺,但他能夠自己移位到車上或遊樂設施上;

相比之下肌肉萎縮症的雪莉雖然雙腳無力,但其實還有知覺,抱她上下輪椅需要小心避免弄痛她。再加上椅人的手推輪椅可以摺疊上下車,雪莉的電輪則經常需要坡板,2人的需求一路上都很不同。

此外,雪莉自從開始坐輪椅之後就沒再去過遊樂園(椅人受傷前常去),雖然事前都會仔細看告示牌、和操作人員討論,但誰也沒料到她在遊樂設施上,會因為雙腿無力而從頭到尾被上下拋丟。

這讓她在結束後驚魂未定、臉色慘白,現場的男性攝影師和椅人也有各自的工作,因此抱雪莉上下遊樂設施、看顧她的感受和困難、前後進出幫忙,成為2個多多夥伴一整天最重要的任務。
後來椅人傳訊息說,他很慶幸有我們一起去,否則他真的不太知道怎麼辦。

2個夥伴也帶著詳盡的側拍和紀錄回來,很興奮我們可以自己發文,補足椅人在短短 10 分鐘的影片裡,很多講不到的無障礙細節。

但,看到那些畫面只讓我直冒冷汗,想著自己為了區區 7000 元,原本可能如何搞砸這整件事,甚至釀成意外。就像被人一棒打醒,我再次意識到在「多多價值」之下,人比事還重要。

例如,在「共同討論」之後,我們可以改變社群操作方式、縮減製圖數量、砍掉真的救不了的專欄,也可以暫時不追某些議題、不再開發新的作者,甚至一起決定要接哪些案子、合作到什麼程度。

但我不能自己單方面決定要省作者的稿費、員工的薪資、設計師的費用或現場做事的人力。

「就算我們只能再活一年,也要是每個人都能好好的一年;如果要互相剝削才能走下去,再活十年也沒意思。」這是我們的信念,但不會是藉口。我們還是會全力以赴。

上一季其餘報告事項

謝謝你看到這裡。除了這一期的主題,我們另外簡短報告幾件事:

-期待捐款成長翻倍:今年多多總計需要 335 萬元,截至6月底為止,總收入達到 174 萬元。若扣除今年下半年會入帳的專案合作收入,我們每月還是最少需要 18 萬元的捐款(Q2 平均每月捐款為 9.4 萬),募資專案因此持續努力進行中。

-其他提案與合作開發:5月初花了將近1個月向歐盟提了很大的計畫,沒有成功,但因此牽上了國際新聞類資金的朋友,介紹了其他提案管道,現正進行中。另外有2個國內基金會正在洽談、準備提案中。

-廣告投放轉移但成效看漲:因為 FB 陰情不定,我們將它的廣告預算刪減、把心力放在 Google Grants(Google 提供給 NPO、每月最高1萬美金的廣告額度,必須達到一定的成效才會繼續支持)。

在夥伴家瑤的努力下,我們每月已可達到相當於 25-30 萬臺幣的廣告價值,遠超過一般行情。這也讓我們本季全站流量翻倍,並持續成長中。

-影響力報告:最近因為募資進行中,我們陸續收到許多捐款人/讀者的回饋,其中有一個住萬華的朋友在她的版上分享:

「在萬華土生土長的我,在多多挖到很多主流媒體根本不會談的角落事件,像是去年疫情中升溫時的萬華現場,還有我家附近西藏路原來有個再生基地大水溝二手屋。聽他們的節目也補足對自己成長環境的未知,從中練習去理解並同理那些人事物。」

此外,也有幾個家屬陸續留言說,多多的報導與經驗者書寫如何讓他們在與自己的身心障礙家人相處時,帶來莫大的幫助、促進理解。這些珍貴的回饋能夠協助我們對應自己的6大影響力指標,我們將在近期陸續整理後公佈。

如果你願意有更多行動

-分享:歡迎幫忙分享多多的募資影片,邀請更多朋友支持多多!

-追蹤:因為多多在 IG 上投放廣告的成效一直相當好,也應社群要求,本季正式開啟了 IG 官方帳號,歡迎你趕緊加加!

-回饋:透過粉專訊息或信箱(editor@rightplus.org)回饋你的想法與建議,讓我們持續進步!


🔗 Right Plus 多多益善|官網
💬 互動、留言、更新不漏接|Facebook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