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2 月 1 日,多多益善就滿 3 歲了。2 個多月前我精算了一下,發現我們從今年 4 月開始就付不出薪水。
意外的是,經過3年的經營洗禮,我心臟已經被訓練得很大顆。我把所有的下下策都算進去,包括我自己不領薪、解約我的儲蓄保單、能跟朋友借到的數目等。然後我又列了一張可能可以拚拚看的各方獎助和合作資源清單。
這招果然有用。知道我們很窮,但(還)不會真的斷糧很重要;知道自己還有方向可努力,而不是站在原地乾著急更重要。
在這之後,我個人的 2023
工作目標忽然從「別讓多多解散」變成「不要用到下下策」,堪稱是神奇的「退路紓壓法」(?)。
話雖如此,我們還是做了幾個艱難的決定。
團隊縮編與暫停假日社群
如果你有注意到,多多在週末假日時也會分享很多很棒的內容,通常是其他媒體/平臺做的報導。因為多多沒辦法追上所有的議題,有時很想做的重要題目心有餘而力不足,卻看到其他媒體已經做了,很希望也能推薦給你看。
過去 3 年來,我們每週末都有 2、3 個計時薪的兼職夥伴,專門消化這些內容,然後用淺白易懂的短篇重點摘錄,分享在我們的社群平臺上。
放眼忘去,臺灣沒有哪間媒體在做這種流量並不會導回自家官網的傻事。然而從數據和讀者回饋來看,成效出乎意料得好,已經脫離我當初純粹出於善意分享的起心動念。
今年2月開始,我們會先大幅縮減這些週末推薦的社群分享。
事實上,我們會縮編整個團隊,將原訂 5
個兼職人力的其他工作也陸續移轉到正職夥伴身上,包括廣告投放操作、整理四面八方而來的社群回饋和雲端資料庫(CRM)、舉辦實體活動等。
兼職人力原本也跟正職夥伴一樣,需要參與大小會議和討論,好幾個成員都是從 2 年前的實習開始,轉為感情深厚的核心夥伴至今。
去年我們每月為這些兼職工作付出約 1.5 萬元,忍痛縮編後,今年度預計可先樽節約 18 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