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聊聊
你好,
2024 年最後一季的第一個月,以颱風康芮行經臺灣畫下風雨連綿的句點。碰上颱風,民眾們尚且知道要做好防颱措施、因應可能的天災風險並減少損失。
然而,在臺北市獨居生活 15 年的重度腦性麻痺障礙者賴宗育卻因颱風而
面臨只能少吃少喝、憋屎憋尿的困境
。當政府宣布放颱風假,障礙者的居家照顧服務同時戛然斷線,基本的生理需求又如何維持?
也在等待有一個家能好好生活的,還有原生家庭發生變故、家長無法照顧或無力管教的「失依兒少」,他們接受政府的「家外安置」進入機構或寄養家庭。但是有些
被安置在成人機構的兒少
,卻面臨成人機構無力負擔家長角色、缺乏兒少發展環境、踏入職場轉銜困難等困境。
擁抱那些振奮人心的時刻
這個月,我們還有令人驚喜的好消息以及療癒人心的溫馨報導要和你分享!首先,多多益善以
【消失的窮人】專題
連續第 4 年
入圍卓越新聞獎的「解釋報導獎」
🎉🎉🎉 參與本專題的
記者靜倫、玉婷都希望
,能透過這個專題,讓弱勢困境被看見、被討論,甚至促成有力量的影響。
入圍新聞獎,對多多而言是莫大的肯定,也讓我們深信,許多發生在生活角落的暖心故事,值得我們持續看見和記錄。
例如,新北市永和區衛生所開辦
「身心支持小站計畫」
,集結許多在地盟友(如社區發展協會、教會等)有效減少精神疾病服務案量、阻止許多自殺案件,建立友善場域歡迎精神病人一起融入社區,做社區的志工、鄰居,而不只是病人。
另一方面,陽光灑落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
由孩子們自己將這裡規劃成想要生活的「兒童未來市」
。在這裡的每個角落,都有意識的設計成「95 公分的兒童視角」,大人走進來後得蹲下體驗孩子的世界,和孩子一起享受這個好玩又有趣的過程。那天的凱道,有許多值得守護的燦爛笑容。
最後,
多多 Podcast 節目【善盡天良】
中,最受聽眾青睞的
〈眾聲相〉
系列,
已經製播 100 集
啦!從 2020 年底至今,將近 4 年歲月,多多共邀請了超過 115 位來賓上節目分享故事,從國會遊說到身心科看診,甚至是開放式關係的經驗 👏👏👏
謝謝來賓和聽眾的陪伴,未來我們也會持續和大家在空中相見歡!這個月就來聽聽〈眾聲相〉來賓聊居住主題吧!聽聽
在員和社會住宅實踐合作共居的家忻、倩如
,以及
自己當社區主委的黃比由
,他們如何透過參與讓居住生活更接近理想。
2024 龍年捐多多,創造友善共龍的社會!
本月瘋傳
TOP 1|
精神病不是靈界作怪!永和首創身心支持小站,強制就醫銳減 75%
永和衛生所首創身心支持小站,集結在地盟友減少精神疾病服務案量、阻止許多自殺案件。他們相信,建立一個友善場域,可以讓精神病人有機會融入社區,做社區的志工、好鄰居,而不只是病人。
🐙延伸 1:
【帶病生活2】「我還是會看到鬼,但我不會怕了」當復健中心成為看顧彼此的社區據點
🐙延伸 2:
精神障礙者開創的快遞服務:不再需要假裝沒病,不再落入「失業而後無家」的循環
閱 讀 更 多
TOP 2|
【原家轉型6】王增勇/成為一位社福中心督導有多難?原民會「不教而殺」的制度性暴力
學生說,他花了 6 年學習成為一位督導,凝聚團隊、建立資源網絡、掌握科層溝通,是多麼不易。然而原家中心轉型,將使新聘督導倉促上任,我擔心缺乏訓練與支持的情況下,他們將面對重重挫折。
🐙延伸 1:
【原家中心轉型特輯】原住民族社會工作,何去何從?
🐙
延伸 2:
【專題|和國家討回我的名字】一家人不同姓、族名文化被消失,為什麼原住民想爭取命名權?
閱 讀 更 多
TOP 3|
賴宗育/被遺忘的颱風假需求:居服員放假重障者怎麼「自立生活」?如何訂定配套?
颱風假期間居服員終止服務,我尿在床上、整天沒吃東西,終於等到個人助理來,我得用短短 2 小時服務時間吃飯上廁所。我支持天災假立法、訂定配套措施,讓獨居重障者能更安心的生活在社區中。
🐙延伸 1:
日本漸凍症議員來臺交流:「制度應從人的需求出發,而非強迫人適應」
🐙
延伸 2:
【自立生活3】首例!身障者為爭人力告贏政府,重障者玉姐:「只求晚上不要泡在尿裡」
閱 讀 更 多
編輯精選
TOP 1|
林蔚昀/戰爭有著女人的臉:女性影展《烽火下的愛與隔閡》和《標籤的重量》
身為一個女人,一個媽媽,我覺得戰爭當然和女人有關啊。不只是女性也有上戰場(不管在前線衝鋒陷陣,還是在後勤),那些沒有在戰場上的女人也經歷著戰爭、被戰爭影響、思考戰爭對她們的意義。
🐙 延伸 1:
李修慧/「希望觀眾帶著複雜心情,回到生活中繼續思考」女影策展人陳慧穎專訪
🐙 延伸 2:
珠寶設計師人生大轉彎,開創約旦首間女性水電行/「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閱 讀 更 多
TOP 2|
大人組隊、兒童占凱道!「孩子不只代表未來,也是我們的此時此刻」
「我希望大人能蹲下來,讓內心變成 95 公分高,跟孩子一起享受這個過程。當你和孩子平視時,彼此的關係就會有所改變。」孩子們將凱道打造成屬於自己的微型城市,也讓兒童權益得以實踐。
🐙 延伸 1:
【好好玩 1】一萬個小孩搶一座鞦韆?發動遍地開花的遊戲革命,讓孩子及早被社會溫柔承接
🐙 延伸 2:
【好好玩 2】國境之南的暖陽與歡笑:微薄補貼父母,不如投資孩子的玩伴
閱讀更多
TOP 3|
當失依兒住進成人機構:家長角色消失、缺乏發展環境、3成無語言能力
監察委員葉大華、蘇麗瓊日前提出調查報告,揭示安置在成人機構(如護理之家、身心障礙機構等)的特殊需求兒少的困境,包括成人機構無力擔負家長角色、缺乏兒少發展環境、踏入職場轉銜困難等。
🐙 延伸:
【孩能去哪裡1】剴剴案後獨家追蹤:大塞車的寄養家庭,與無處可去的孩子們
🐙 延伸:
【孩能去哪裡2】「我們家的爸爸不打人」,寄養家庭大缺工、叔叔阿姨和社工都去哪了?
閱讀更多
喜事多多 🎊 入圍第 23 屆卓越新聞獎
💐 |入選解釋報導獎|💐
10/8 第 23 屆卓新獎公布入圍名單,多多益善以
《消失的窮人-排除窮人的濟貧法,修法爭議最詳解》
再次躋身競爭激烈的「解釋報導獎」名單之中 。
此次是多多益善連續 4 年的入圍,不同以往,這次專題是由多多 2 位記者共同採訪研究,耗時整整一年,不僅比較各國做法和可能解方、釐清民間、學界抗議多年的訴求,也詳盡呈現「社會救助法」的修法爭議。
✦ 點我看入圍作品
2024 還在聽!眾聲相系列製播 100 集
本月多多益善 Podcast 節目眾聲相系列,來到了製播 100 集的里程碑! 共有多達 115 位來賓,和我們分享他的職涯、組織的服務,從國會遊說到身心科看診,甚至是開放式關係的經驗!
我們特別將這百集內容整理成相簿,邀請大家一同走進小小的時光隧道,回顧精彩節目內容 →🛸
https://us.rightplus.org/FeG9Q
🎙|本月精選收聽|🎙
🎧【
後臺人生
】
EP32|
《孩能去哪裡》採訪幕後:面對兒少安置老問題,報導如何寫出新角度? feat. 專題記者 葉靜倫
🎧
【
眾聲相
】
EP101|
社宅共居:求一個穩定安居、室友和樂可能嗎? feat. 員和社宅共居戶家忻、專案經理倩如
🎧 追蹤【善盡天良】:
Apple Podcast
|
Spotify
|
KKBOX
|
Firstory
邀請你推薦好友,益起讀多多!
推薦訂閱方法
STEP ①
轉寄這封電子報給朋友(
點此轉寄
)
STEP ②
在「加入評語」處,留下你想對朋友說的話!例如:親愛的小咪,這期的多多電子報很好看喔,推薦你讀!看完之後很喜歡,歡迎訂閱:
https://us.rightplus.org/HiqS7
過去期數回顧
▪️ 2024 9 月號|
《人生清理員》還原遺屋現場 X 新二代自我追尋 X 艋舺公園改建案的遊民議題
▪️ 2024 8 月號|
剴剴案後獨家追蹤 X 自學後返回體制的孩子 X 庇護工場做生意還是做照顧
▪️ 2024 7 月號|
當員工傷病如何合理調整 X 原家中心倉促轉型 X 氣候咖啡館行動
🔗 Right Plus 多多益善|
官網
💬
追蹤我們,互動、留言、更新不漏接|
Facebook
、
IG
、
Thr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