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結束,千言萬語的上半年過去了。
從年初到現在,我為了尋找資源,總共寫了6個提案計畫(將近5萬字),其中2個失敗、1個尚未揭曉,另外3個為我們帶來 153 萬到 184 萬元的業務收入(雖然其中有 92 萬元公部門撥款明年才會下來)。
除了提案,另外也有其他6個基金會/企業/NGO 前來洽談,促成 33.5 萬到 51 萬元的內容合作,包括報導、節目、專欄、社群圖文包等。另外還有2個國外計畫準備在 7、8 月提出。
把精力花在刀口上
上期限定報提過,年初時承蒙非營利組織盟友支持,我們收到 150 萬元的捐款,感激莫名。但整體來說,今年我們需要最少 430 萬元,每月定期捐款卻還不到 10 萬元,積極的業務開發依然必要。
整整半年,我都在寫各種計畫,和各方會議討論、準備各種提案簡報,窮於應付公部門採購案的要求、學著適應不同單位的標準。
雖然知道這一切都是自己該做的職責所在,還是一度深深沮喪於失去時間和力氣做真正想做的事(採訪報導、策題追蹤)。因為除了提案,我們尚有日常的內容品質要顧、有題目要追,還得確保財務管理、組織運作、網站維運和社群經營一切如常。
慶幸多多團隊依然是彼此堅強的依靠,每個人持續發揮戰力。提案看似很多,其實每一個都經過仔細評估,確認和多多的價值理念相符、確認對方不會過度干涉、危及媒體獨立性,也確認夥伴們願意做、可以做,才敢嘗試。
正因為人力稀缺,我們更需要選擇適合的案子、把精力花在刀口上,反而沒有來者不拒、海撒計畫的本錢。也慶幸我們前2年的共識營和價值凝聚,讓彼此都能理解夥伴們的選擇和底線。
啟動網站改版
《多多益善》發展邁入第4年,好像已經不能再以「草創組織」寬容看待。但我也苦澀意識到,若只看今年的蛻變,似乎是空白而緩慢的。有非常多為了長遠未來所做的努力,像為了打地基似的都在此時發生。
例如,這一季我們終於著手進行網站改版。起因於一個「看」不下去的讀者指定用途捐款。2019
年我自架網站時,沒想到多多會成為一個定位明確的獨立媒體,不小心選了一個復古雜誌風的部落格版型,這幾年一直收到許多讀者友善的改版「提醒」😭
如今除了美感,我們一併把3年多來新聞操作所需的功能和後臺技術問題,趁此機會處理。捐款朋友看到的還不只是錢的問題,重點是他介紹了專業的改版公司。否則過去2年我其實已問過好幾間網站改版廠商,沒有一間在系統和規畫上能符合所需。
再次感謝多多遇到貴人。只是改版並非小事,接下來在編輯技術提升、過往內容和網站架構全盤重整下,又是需要花費數月的功課。
數位環境衝擊
同樣需要因應的,還有 Google Analytics(GA)的進化,以及 facebook 危機等外部數位環境變動,對所有網路平臺的衝擊。
GA
是網媒追蹤流量、成效、使用者行為的重要分析工具,新一代系統(GA4)為了因應明年即將退場的第三方 cookie,以及更精準判讀單一使用者足跡,在數據收集和統計方式上都有了改變。
7 月初 GA4 強制上線後,已造成多多各項內容數據雪崩式落差,如同我們去年底將 Podcast 節目更換托管平臺後,因計算方式不同而使收聽數字(看起來)驟減。再加上 facebook/IG 演算法能回饋的成果越來越有限,廣告投放的精準度幾乎砍半。
以上種種,都直接影響我們在議題操作、社群經營上的策略,並且嚴重衝擊我們對外跟業務單位提供成效報表時的底氣、影響日後的合作機會。且整個團隊從網站維運、後臺技術、廣告投放、預算控管到資料判讀,都必須花力氣重新摸索學習。
前路迷矇時,更需看得長遠
可想見,今年的內容產量和年底的成果數據,相較去年或許不會好看。萬丈高樓不只起於平地,往下挖深、鞏固地基的努力,總要在許久後才得報償。
組織發展的時間尺度因此必需拉長到2年甚至更遠,方能驗收。如同前2年的團隊共識建立,亦成為我們如今的根基。
另一個為長遠未來播下的種子,是在資源吃緊下,我們依然從6月開始增加兼職的行銷募款夥伴,希望每年的定期定額捐款能持續成長。因為無論提案能找來多少資源,公眾的支持依究是獨立媒體的後盾與價值所在。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本月驚聞一個開站近 10 年的主流新聞頻道解散編輯室,另一個規模與多多相當、運作6年的獨立媒體暫緩營運。自媒體時代創站何其容易,堅持的重量卻非常人所想。
由此愈發感謝,每一個願意陪我們長大的你,成為我們翻山越領時,最珍貴的旅伴。